向美而行——記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祝大年、吳冠中館藏精品展》設計與布展項目
向美而行——記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祝大年、吳冠中館藏精品展》設計與布展項目
祝大年和吳冠中兩位先生是在新中國成長起來的重要藝術家和美術教育家,也是“清華美術學群”的旗幟。此次館方將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四層8號展廳冠名為“祝大年?吳冠中專廳”,以“向美而行”為主題,推出以祝大年、吳冠中兩位藝術家為首的系列館藏精品展。
本次展覽館方共精選館藏祝大年、吳冠中作品39件套,對于300平米展廳而言,希望達到展品疏朗、精品呈現的空間狀態。展覽不同于一般的個人藝術展,是兩位藝術家的館藏作品精選展,所以以何種方式將兩位大師作品協調的融合在一個展陳空間,是我們思考的原點。結合兩位藝術家的文人氣質,我們提出“和而不同”的展陳理念,“和”為兩人的共性,都是在新中國成長起來的重要藝術家和美育教育家,傾盡畢生追尋美,創造美,傳承美,踐行向美而行的典范?!安煌睘閮扇藢鹘y東方藝術與西方技法結合,形成獨具個人特色的藝術風格。我們希望營造一個小而精致,舒適清雅的空間感受,通過柔和、整體統一的空間色調和簡約的展陳手段,以展品為中心,展陳道具為輔助,細膩間傳達“美”的主題。
在色彩選擇上,通過幾幅代表性的作品主色調為靈感。祝大年的《森林之歌》、《玉蘭花開》、《迎客松》中存在大面積冷色調,調和出穩重的藍綠色。
祝大年 色彩分析
吳冠中的《四合院》、《雪山》、《雙燕》中以黑白灰為主的中性色面積較多,調和出清雅的淺灰色,最終得出了兩個主視覺色彩——藍與灰。
吳冠中 色彩分析
展廳容納:祝大年,奇峰寫生、瓷畫、靜物寫生、建國瓷四個單元共19件作品;吳冠中,油畫民族化、風景寫生、印刷品三個單元共20件作品。平面布局上,8號廳分為兩個柱跨,遠端為兩個U型區域,柱跨相連新建“一”字隔墻,將祝大年與吳冠中展區分隔,四周立面展示裝裱掛畫,中心島式展桌展示長卷、瓷器、雕塑、速寫手稿等實物作品。動線上的每個視覺端頭對景重點畫作,《玉蘭花開》、《四合院》、《雪山》等作品盡收眼底,靜待觀眾走近細賞。
平面布局
軸測圖
重點畫作考慮兩種處理方式,大尺寸畫作以同色系背板,通過造型疊級產生的光影加強層次感,增加展托精致度。小尺寸的畫作以對比色的背板增大視覺體量,加強畫作分量,減少展托細節處理將視覺集中于展品本身。
中心島桌上設置斜向托架,照顧到長卷、手稿作品更加舒適的觀看角度。
另一側3米整板亞克力展臺,通透展示祝大年設計的17組件建國瓷的斗彩紋飾及底部紅色帆船款識。此組展品為新中國第一代國家級用瓷,代表“國瓷之光”。
版式標題設計,此次展覽標題主要以短句式、語錄式呈現,在對內容理解與研究后,提出“散文詩般的,帶有敘述性、人文性、口語化“的構想。
首先從字體出發,中文字體選擇字體結構均衡、重心平穩、字形古樸典雅的匯文明朝體,英文字體為斜向的cambria italic體,中文字體在字形上契合整體展廳空間所表達的穩重、雅致的空間氣質,而英文字體具備敘述感與襯線體帶來的優雅感,這兩種中英文字體的搭配在視覺上也較為合理。另外,匯文明朝體本身具備娓娓道來的敘述感,更貼合內容的表達。
在標題排版上,本著從設計概念中的“整體、統一”出發,選擇中文文字左對齊、英文字體右對齊的標題排版形式,使觀眾能夠直觀、便利的獲取標題信息,同時符合展覽所想傳達的穩重、典雅的整體氣質。
最后在絲網印刷顏色的選擇上,采用主視覺墻體顏色,蘭與灰色的碰撞,使得展覽在整體視覺上更加柔和、統一。
此次展覽,本著簡而精的設計手法,盡量弱化不必要的手段,以突出展品給人嫻靜的參觀環境為目的,希望讓觀眾可以心無旁騖的沉浸在兩位藝術家杰出的作品之中。